上元时节又逢君, 便胜却人间无数。
——南京市江宁未来科技城小学“情暖元宵,康健迎新”元宵节主题活动
作者: 学校管理员 | 发布时间: 2021/2/27 16:22:48 | 1043次浏览
月出皎兮,正十五;
月出皓兮,人圆夜;
月出照兮,寄美好。
月圆时兮,月下逢。
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夜为“宵”,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也是一元复始,大地回春的夜晚,人们对此加以庆祝,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。因此,元宵节又称为“上元节”。
2021年的元宵节,南京市江宁未来科技城小学工会举办“情暖元宵,康健迎新”为主题的教师活动。活动分为“吃汤圆”“抽好签”“写心愿”“走百病”四个部分。
入口绵甜滑润爽,阖家欢乐醉天年
一、吃汤圆
缘起: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。据记载,唐朝时,元宵节吃“面茧”“圆不落角”。到了南宋,出现了“乳糖圆子”,此为汤圆的前身。宋代周必大所写的《元宵煮浮圆子》诗,里面有“星灿乌云里,珠浮浊水中”的诗句。至明朝,“元宵”的称呼相对更多。
未小为每位教师准备了可口香甜的元宵,大家于“星空食堂”处,共品元宵团圆味。
天上明月,碗里汤圆。一碗汤圆吃到口中,象征着团圆吉利。吃汤圆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,同时也彰显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热爱。
抽取一支幸运签,万般好运你我传
二、抽好签
缘起:古时候人们为了预测事情发展的吉凶祸福,预知人的命运曲折,创造出了占卜的做法。占卜的方法有很多,其中抽签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形式。抽签起源于道教,在道观中,签筒是不可少的物品,里面放着竹木片制成的签条,上边写着签语,许多人出于不同的原因,都会去抽一抽签。
教师们怀着激动而兴奋的心情,抽取各自的幸运签,望新的一年万事皆如意。
选一处佳景,与三五好友拍照,传递万般好运。
正月十五元夕,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,更是辛丑牛年第一次月圆之夜,抱走一支幸运签,为接下来的一年增色添彩,集祥纳福。
吾将灯笼挂枝头,惟愿心想事皆成
三、挂灯笼
缘起:关于元宵节挂灯笼的来历说法较多。灯笼与神有关,所以也赋予许多象征意义。古时候,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,将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、祈许光明之意。在闽南语中“灯”与“丁”发音相近,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,求取功名,求得避邪平安。
教师们领取一张“灯笼卡片”,将自己2021年最想做成的三件事情写在卡片上,挂于绿植处。书写的点点心愿,都饱含着每个人对未来的憧憬,行行文字,满满希冀。
元宵节挂灯笼,这一传统习俗不但营造了喜庆的氛围,更寄托着人们的美好希望,在历史的长河中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全民的文化习俗。
上元节夜一宵游,百病消除走未休
四、走百病
缘起:走百病,又称“游百病”“散百病”等,是明清以来北方的传统民俗文化。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,成群结队走出家门,走桥渡危,登城,摸钉求子,直到午夜,始归。俗谚:“爬爬城,不腰疼。”据说,每年走一次可以青春常在,永不衰老。
全体教师于2月26日起,进行“健康打卡”活动,每天坚持10000步。新春之际,恰逢月圆之时,夜间出游,携三五人群,乃人间乐事。
“走百病”不仅散步、踏春,还能赏月、健身,是健康之需、利民之需,是民俗,是传统,更是一种绵延不断的文化情怀。
元宵节,不仅有“星月当空万烛烧,人间天上两元宵”的热闹之景,还有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”的浪漫之色。元宵节,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传统节日,一个满含浪漫色彩的中国节日,让未来科技城小学的教师们通过吃一碗元宵、抱一支幸运签、写吾所愿、齐走百病的形式,便将这个春节的尾韵收得圆满胜意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