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教研 共前行
———未来科技城小学承办江宁区小学“新品质学校教研共同体 (南片)”数学教研活动
作者: 学校管理员 | 发布时间: 2023/4/17 21:43:03 | 1645次浏览
同教研 共前行
———未来科技城小学承办江宁区小学“新品质学校教研共同体
(南片)”数学教研活动
4月11日,江宁区小学“新品质学校教研共同体(南片)”数学专场教研活动在南京市江宁未来科技城小学进行。南京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张丽莉老师应邀到校指导,来自兄弟学校20余人及未小全体数学教师全程参与。
本次活动共五位老师执教,未来科技城小学三楼未来教室和劳动教室同时进行。
第一节课由空港小学王畅老师与梅龙湖学校孙蔚老师执教。两位老师同课异构,执教二下《角的初步认识》。王畅老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“数学来源于生活”这一理念,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,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、学数学。在引导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这一环节中,王老师设计得非常巧妙,先让学生观察鳄鱼宝宝嘴巴张开的大小,再进行动态化的呈现与实物操作,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与张口的关系。
孙蔚老师在课上展示了学生非常熟悉的“三角尺”,通过摸一摸三角尺上角的顶点,两条直直的边,直观感受到角到底是怎样的。让学生的听觉、视觉、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作用,对角的特征形成充分的感知。她基于儿童的经验,顺学而导,帮助他们建立角的正确表象。所以在面对问题“这些角的形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”,学生的回答“都有一个尖尖的地方”、“还有直直的线”虽然略显幼稚,但也体现出角的外在特征。
第二节课,未来科技城小学的袁瑶老师执教四下《确定位置》。袁老师准确把握学科内容本质,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,让学生在探究多样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掌握“四基”、增强“四能”,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。袁老师师对确定位置的规则、数对的写法等陈述性知识,采取自学指导法,让学生探究数对中的规律。探究如何表示平面上的点等程序性知识时,袁老师引导学生把教室座位平面图抽象为圆圈图,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,感悟平面上的点和数对是一一对应的,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。
第三节课是由芳园西路小学的汪夕峰老师执教二上《观察物体》。在观察小猴时首先安排了指定位置观察,让学生互相交流,再交换位置观察。活动中强调平视,借由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平视,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猴的什么方向,看到了小猴的哪些特征。接着让学生“换个位置,平视小猴,拍下照片,记在心里”,借这些口令组织活动更有序,学生的动作整齐划一,感受其他位置的小猴是什么样子的。最后联系古诗《题西林壁》,让学生充分理解观察物体时位置的重要性。
第四节课由未来科技城小学的潘陆老师执教三下《年、月、日》,课一开始让学生展现已有认知,并通过板书形成知识结构图,明确研究的内容。随后潘老师将知识结构图作为情境资源,引导学生大胆表露心中的疑惑,并通过有效的激励,让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。年、月、日虽然是规定性知识,但任何一个知识的规定,背后都有一定的道理。此环节中,潘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感知、观察、比较、归纳等一系列活动,发现一年的天数为什么不一样的数学原理,这不仅让教学环节彰显数学的韵味,更能够使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数学的价值,体会到古人的智慧以及知识背后蕴含的科学因素。
下午的活动,由百家湖小学的市级学科带头人张丽莉老师执教《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》。计算教学对孩子们来说往往是比较枯燥,但张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考虑到了这一点,设计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性与能动性,如“口算大比拼”、“自主编题活动”等,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。通过探究、讨论、分类、比较、归纳等学习过程不断明晰不进位加法与进位加法的联系与区别。
最后,张丽莉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主题为《从细微处研读教材》的讲座,她首先介绍了研读教材的意义,接着带领大家一起寻找教材的细微处研读。张老师睿智的巧思与幽默的话语,给在场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此次教研活动,通过示范课和讲座,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,在展示、对话、专业探究的过程中,加强了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,取得了圆满的成功!

